袁婉青盯着屏幕,久久无法动弹。
第二天,她在办公室接待了这位瘦弱的女人。
对方带来的日记本封面磨损严重,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字,语气时而混乱,时而清醒:
>“今天我又摔了碗,小雨蹲在地上一块块捡,手割破了也没哭。
我对不起她。”
>
>“医生说我需要住院,可我不敢去。
谁照顾她?她会饿死在家里。”
>
>“梦里她变成一只小鸟,飞走了。
我在后面追,喊她名字,可她听不见。”
>
>“如果有人能替我抱抱她就好了……哪怕一分钟。”
最后一页写着:“请原谅我,没能做完一个妈妈。”
袁婉青一页页读完,泪流满面。
她终于明白,悲剧背后并非只有冷漠,还有无数个被困境压垮的灵魂,在黑暗中独自挣扎。
她决定将这本日记收入《纸船日记》合集,匿名发布,并附上一段按语:
>“我们总以为恶来自仇恨,其实更多时候,它源于无力。
>而救赎的第一步,是看见这种无力,并允许它被讲述。”
一周后,“星舟计划”
迎来首次跨省联动仪式。
十八个市县同步举行纸船共航,直播信号汇聚于主会场大屏。
云南的孩子们再次放船,贵州的孩子朗读新作诗歌,甘肃的小女孩们合唱改编版《游子吟》:
>“慈母手中线,穿过千山雪,
>一针缝思念,一线牵魂魄。
>家书抵万金,不如见一面,
>若你不归来,我亦不熄灭。”
而在本地人工湖畔,三百名学生手持荧光灯,排列成“听”
字造型。
无人机升空拍摄,画面震撼人心。
仪式尾声,袁婉青走上台,面对镜头,缓缓开口:
“三年前,我失去了一位学生。
那一刻,我以为是我的失败。
但现在我才懂,真正的失败,是当我们因为害怕犯错,就停止去爱。”
台下寂静无声。
“今天我们不做承诺,不说‘一切都会好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