恋上你中文

恋上你中文>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 > 第562章 裁军三十万中(第3页)

第562章 裁军三十万中(第3页)

“我们总装制定的单人標准携弹量是40发,也就是一个基数的弹药,当然如果不嫌沉重的话,也可以多带一些,比如每人携带60发也是可以做到的,60发弹药总重还不到两斤,以前的弓弩手也要隨身带箭30支以上,30支箭矢可是要比60发子弹重的多。

“而且根据以往的作战经验,每人带40发弹药,已经足够打完一场战斗了,大多数情况下,敌军在遭受我军炮击之后,最多再承受三到六轮火枪齐射,便会立刻崩溃,然后便是刺刀衝锋,基本一场战斗下来,连10发弹药都用不完。

“反倒是巷战这种比较混乱的战斗环境,班组各自为战,弹药的消耗量才会大一些,但一般每人40发弹药也完全够用了。”

陶广义的说法有理有据,令人信服,还有以前的作战经验当作参考,眾人听完都不再有异议,张必先也点了点头,“在下没问题了。”

陶广义这才將刺刀卸下,重新把两支枪摆到桌子中间。

噹噹当,就在这时,坐在上首的鲁锦也敲了敲桌子,为此事定性说道。

“关於全军火器化这个问题,朕再多说一句,朕以前说过一些话,你们当中有些人来的比较晚,可能没听过,今日枢密院的人都在这,那朕就再说一遍。

“自我公输氏重出江湖以来,现在便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,不论军事还是民生,亦或是治国,皆是如此,在朕之前,尔等可曾听说过东海对岸有个黎洲?没有。在朕之前,尔等可曾见过火枪无需明火便可击发?也没有。在朕之前,尔等可曾见过机器无需水力风力人力畜力,只需烧水便可自行运转?还是没有。

“但朕要告诉你们的是,类似的新奇事物只会越来越多,你们必须做好准备,习惯接受各种新奇事物,若是跟不上,便要遭到时代的拋弃,这军事也是一样。

“儒生向来瞧不起技术和匠人,认为都是一些奇技淫巧,但朕要告诉你们的是,量变可以引起质变,当新技术多的积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,便可以改天换地,这种变化比过去三千年迭加起来的变化还要剧烈,甚至会让你们感到陌生!

“就拿火枪来说,现在的五二式步枪或许还是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,但是火枪就不能继续改进吗?当然能,不说將来,甚至就是现在,朕都可以造出更好的火枪,別说是颳风下雨,就是把枪泡在河里,也照样能在水中打响,且威力和射程还可以再翻上两三倍。

“只是因为目前製作这种枪的成本太高,无法大规模量產,要是一支火枪几十上百两银子,全军几十万人每人一支就得几千万两,朝廷根本负担不起,所以暂时才只能用这种便宜的火帽击发枪。

“但是朕要跟你们说的是,全军火器化是未来的趋势,不仅火枪,火炮也是如此,朕曾经就说过,给朕五十年时间,朕能让火炮的射程超过十里,给朕八十年时间,朕能让火炮的射程超过三十里。

“火枪也是一样,最多二十年,不怕风雨,不惧水浸的下一代火枪就可以大规模量產,今后的各种火器只会越来越先进,就算你不用,我们的敌人也会自行摸索。

“可要是现在不进行全面火器军改,等在场之人全都老迈,致仕归乡之后,等將来太子登基,新君即位之后,那时再进行改革,朝中又有谁有这个气魄,可以承担全面火器军改的责任?

“万一全换成火枪之后不会打仗了呢,万一打仗打输了呢?恐怕到时人人自危之下,都会愈发趋於保守,能不改就不改,歷朝歷代的中期变法,哪次不是如此?前宋的王安石变法最后不也是搞得一地鸡毛?

“儒生天生便喜欢的是一成不变,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定下各种规矩,然后万世不易才好,让整个世界都按照他们的设想来运转。

“可他们却忘了儒家的精髓,《易经》为百经之首,而易就是变化的意思,不会变化那和死人有什么区別,纵是死人最终也免不了变成白骨,最后化为一抔黄土,没有什么是不会变化的。

“而现在,正是新朝新气象,朕是开国之君,尔等是开国之臣,没有什么前人祖制,更没有那些条条框框,正所谓一张白纸好作画,朕也不怕那些有的没的,此时正是最好的改革时机,纵然火枪还有些小问题,也非得现在换装不可。

“我们可以等二十年后的新技术,但绝不能將改革的事情留给后人,我们现在不做这件事,难道还要等你我君臣百年之后,丟给新君和新臣去做吗?”

鲁锦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述,顿时令在场之人感触不已,比如施耐庵便是如此,他刚才提出全面换装火枪会遇到的问题,本质上便是心里怕承担责任,因此趋向於保守,他不反对火器改革,但能不能不要一下就把大刀长矛全淘汰掉?

这还是开国之臣,若是等开国之臣没了,以后的君臣只会更加保守,改革的阻力也会越大,这点鲁锦倒是没有说错。

因此现在確实是改革的最佳机会,陛下果然还是眼光最长远的那个,居然连这种问题都想到了。

想到此处,眾人顿时起身向鲁锦拱手行礼道,“陛下圣明。”

鲁锦却是摆了摆手让眾人坐下,然后再次问道,“谁还有什么问题。”

冯国用当即举起手来,“陛下,刚才提到火枪造价成本的问题,臣想问一下,现在这种五二式火枪造价几何,如果全军换装的话,每年能生產多少?”

鲁锦立刻一指陶广义,“这个问题还是陶尚书回答。”

陶广义闻声当即又站了起来

()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