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旦全面火器化,军中一支长矛刀剑都不留,万一敌军趁雨天进攻,那全军岂非难以应对,手里的火枪不就也成了烧火棍吗?”
这个问题当然也是保守派们心里的疑问,若不说清楚的话,恐怕他们心里对这次改革还没有信心,於是鲁锦当即指了指陶广义说道,“这个问题让陶尚书回答。”
“是。”陶广义当即站了起来,指著会议桌中间的两支火枪样品说道。
“施尚书提的这个问题,在以前的火枪上確实存在。”
他拿起其中一支燧发枪说道,“这支是以前禁卫军所用的火枪,靠外置燧石和钢镰击发点火,引药需要倒在外侧的药池里,確实有容易被风吹散,以及被雨打湿的问题,哪怕是稍微下一点小雨,都会使外置的引火药受潮,严重影响激发率。
“若是火枪仍有这些问题,自然无法全军普及,更无法全面替代弓箭、刀矛这些兵器,但是,去岁陛下带我们研製了新枪,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。”
他又拿起桌上另一支击髮式火帽步枪,“这支是去岁总装备部研发定型的五二年式步兵火枪,简称五二步枪,更改了发火方式,以及火枪口径,就连子弹形状也做了修改,总之是做了许多改进,新枪的性能相比老枪,已经犹如天壤之別!”
他讲到这里还回头看了鲁锦一眼,立刻问道,“陛下,臣可以在这里演示一下火帽吗?”
鲁锦点点头,“可以,別装弹就行。”
“是。”陶广义答应一声,当即兴冲冲的给眾人介绍,他是总装备部的尚书,要是不拿出点成绩来,別人还以为他是吃閒饭的,因此该展示功劳的时候一定要展示。
“这两年在下和理综班的40名学生,跟隨陛下修习公输秘典,尤其是化学一科,无比神妙,就在去岁,吾等按照陛下所传之法,炼製出了一种新型的秘制火药,此种秘药十分敏感,无需用明火点燃,只需重物轻轻击打,即可自行发火炸响,故而可以当作引药使用。
“我们后来又製作出一种铜盂,只有一颗红豆大小,再將秘药填入其中,便可以当作击发枪械的引火装置,因其形状酷似一顶大帽,故而取名为火帽。”
他拿起一粒火帽捏在两指中间给眾人展示,眾人皆震惊无比,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神奇的火药,更神奇的是,这秘药的製法居然是陛下传授的,再结合最近陛下要举办恩科,扩招理综班学生的事情来看,明显是这批学生非常好用,陛下才起了扩招的念头。
看来这公输秘典和理综班都是好东西啊,自己要不要也让家中子弟报考一下。
“新式火枪在操作时,只需先从枪口装填弹药,再往后面的传火孔,也就是火砧处套上一粒火帽,打开击锤,扣动扳机,击锤落下锤击火帽,即可顺著传火孔点燃枪管內的火药,就像这样。”
他一扣扳机,顿时发出啪的一声炸响,这声音在屋子里还是挺大的,同时枪口也冒出一缕青烟,眾人顿时觉得十分新奇。
陶广义又道,“使用此种火帽击发装置,因为没有外置的药池和散装引药,所以不怕风吹,就是再大的风,也不影响发射,同时因为秘药装填在铜盂里,也不太怕雨水,一般的小雨也不会影响发射,只要不是那种瓢泼大雨,都无甚影响。
“可是话又说回来,真要是那种狂风大雨的天气,恐怕敌军也很难冒著这么大的雨继续作战吧?雨水对弓箭同样会有影响,箭矢的尾羽会被雨水打湿,导致箭矢飞不远,弓身在下雨天也会受潮,强行雨天拉弓的话,可能还会导致弓身开胶,弓弦吸水后也会导致射出的箭矢软绵无力。
“雨水对敌我两军的影响是相同的,我们打不了仗的时候,难道敌人就能打仗?因此在下以为,这种新式火帽步枪,已经完全可以普及全军,替代其他所有刀矛。”
眾人闻言都点了点头,算是认可了陶广义的解释,但张必先这时也举手问道。
“在下还有一问,敢问陶尚书,若敌军真的趁著狂风大雨偷袭我军怎办?即便敌军的弓弩失去效用,可他们还有刀矛可以与我军肉搏啊,我军无法使用火枪,又没有刀矛,该如何抵挡?”
陶广义心说你这就是抬槓了,但他还是回答道,“张侍郎来自归义侯麾下,可能对我军的情况还不甚清楚,其实我军的火枪从最早装备时,便同时配发了枪刺,这枪刺犹如一支矛头,可將其卡在枪口上,如此一来,火枪瞬间便可化作一支短矛,即便无法与真正的战阵大枪相比,可也不至於全无还手之力。
“再说装备都是跟隨战术一起改变的,明知道己方武器的弱点,指挥官更应避免此类情况,不给敌军在下雨天突袭我军的机会。”
他一边介绍著,一边將刺刀拔出来卡在枪口上,立起来总长度將近一米八,已经比一般防身的『齐眉棍还要长了,比枪也只短了一点点而已,看起来的確有一战之力。
张必先闻言则是皱了皱眉,心说你陶广义也不是陛下从淮西带来的元从之臣,老子好歹是义军出身,你不过是个从元朝投降过来的金华万户而已,本事也都是陛下教的,跟我神气个什么?
不过鲁锦就坐在上面,更何况陶广义还比他官大一级,陶广义是尚书,而他只是个郎官,因此也没出言顶撞。
而是点了点头再次问道,“在下確实对我军的火枪不够熟悉,这才特向陶尚书请教,还请陶尚书能不吝赐教,在下还有一问,不知这新式火枪比弓箭如何,射程多少,威力几何,若是全军皆用火枪,每名士卒又能携带多少弹药?”
陶广义当即再次说道,“比弓箭自是不弱,就连前宋的神臂弩也不一定比得上这火枪,五二式步枪標配钢芯穿甲弹,有效射程三百米,也就是约二百步,二百步內指哪打哪,若是射击无甲的软目標,只要被打中一枪,便是非死即伤。
“如果是披甲目標,一百四十步內,也就是二百米,只要是常见的甲冑,不论是哪一种材质的甲冑,都能轻易打穿,这个距离穿甲,便是劲弩也不一定能做得到吧?”
眾人闻言顿感惊奇,没想到这火枪的威力竟也有如此之大。
“至於携弹量,以前的老式燧发枪,標准携弹量是每人20发,备弹10发,总共三十发,重量已经接近两斤重,但新式火枪的弹药尺寸缩小了不少,当然也减轻了重量,因此单兵便可以携带更多弹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