恋上你中文

恋上你中文>文豪1879:独行法兰西 > 第376章 酒馆里的捉刀人(第1页)

第376章 酒馆里的捉刀人(第1页)

读完这个故事,一位满面红光的壮汉走过来,拍了拍莱昂纳尔的肩膀,还递给他一杯黑啤酒:

“干得好,小子!这故事真他娘的有趣!我请你喝一杯!”

莱昂纳尔道了谢,喝了一口啤酒,喉咙得到了滋润,身上。。。

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灌进舱底,莱昂纳尔蜷缩在狭小的隔间里,手中那页未写完的手稿被汗水浸出一道模糊的折痕。他听见皮埃尔在驾驶台上低声咒骂,引擎的轰鸣变得断续而吃力??浅水区的暗流正将渔船推向一片从未标注在地图上的沙洲。深度计指针颤抖着滑向1。9米,船体猛然一震,仿佛被海底某种巨兽咬住了龙骨。

“该死!”皮埃尔冲下舱室,脸色灰白,“右舷螺旋桨缠上了渔网残骸,动力只剩三成!我们正在漂移,再往东两百米就是礁石带!”

莱昂纳尔立刻起身,脑中电光石火般闪过曾在马赛港听老水手讲过的潮汐规律:“现在是退潮前两小时,水流正由北向南推。如果我们能用左舷舵角抵住沙脊,借水流翻身转头,或许还能抢出一条路。”

皮埃尔瞪着他,眼中先是惊疑,继而燃起一丝决意:“你不是作家吗?怎么懂这个?”

“我在阿尔及利亚蹲监狱时,看守队长是个退役海军。”莱昂纳尔扯了扯嘴角,“他喜欢喝酒吹牛,我则喜欢记住一切能活命的东西。”

两人合力爬上甲板。夜色浓稠如墨,远处巡逻艇的探照灯仍在扫荡外海,但危险已近在咫尺。皮埃尔启动应急绞盘,试图切断缠绕的钢缆,可锈蚀的机械发出刺耳呻吟后彻底卡死。浪头拍打船身,每一次颠簸都让船体更深地陷进松软的海床。

“只能人工下水。”皮埃尔咬牙道,“我去割网。”

“你一个人不行。”莱昂纳尔脱下外套,“我也去。”

“你疯了?你会游泳?”

“会,但不精。不过我知道怎么用布条绑住双腿减少阻力,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??这比盲目逞强更重要。”

皮埃尔盯着他良久,终于点头。他们穿上仅有的两件旧潜水服,腰间系上绳索,带着一把军用匕首和一盏防水提灯跃入冰冷海水。黑暗瞬间吞噬视野,唯有微弱灯光照亮眼前翻滚的海草与金属残骸。那张废弃渔网如同深海巨蛛织就的坟墓,层层叠叠缠绕在螺旋桨上,还勾连着几具早已腐朽的鱼笼。

莱昂纳尔摸索前行,手指被锋利的铁丝划破,鲜血混入海水。他看见一只死章鱼卡在网眼间,触须仍保持着挣扎的姿态。这一刻,他忽然想起索雷尔曾说过的话:“体制就像这张网,你以为挣脱一处就能自由,其实它无处不在,等着你再次撞上去。”

但他没有停下。

他们分头作业,用匕首一寸寸割断坚韧的尼龙绳。时间仿佛凝固,肺部逐渐灼痛,心跳声在耳膜内轰鸣。就在即将完成时,一股突如其来的暗流掀翻了莱昂纳尔,将他卷向礁石边缘。他本能伸手阻挡,手掌狠狠撞在尖锐的珊瑚上,剧痛几乎令他松开匕首。千钧一发之际,皮埃尔扑来将他拽回,两人借着最后气力浮出水面换气。

“还差最后一圈。”皮埃尔喘息着说,“再来一次,我们就自由了。”

第三次下潜更为艰难。莱昂纳尔强迫自己冷静,回忆那些囚室中反复推演的逃生方案??不是靠蛮力,而是寻找结构弱点。他发现渔网主结点被一根沉没的浮标杆贯穿,若能撬动杆体,整张网便可能松脱。他示意皮埃尔合力撞击杆基,借助水流冲击反复冲撞。终于,在第五次尝试后,金属杆倾斜断裂,渔网如垂死之蛇般缓缓崩解。

渔船恢复动力的那一刻,东方天际已泛起鱼肚白。他们瘫倒在甲板上,浑身湿透,嘴唇青紫,却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
“你说得对。”皮埃尔望着渐渐远去的法国海岸线,声音低沉,“有些人注定不该被关进牢房。你的笔,比十把枪更危险。”

抵达多佛尔后,莱昂纳尔按地址找到《每日纪事报》编辑部。亨利?沃森是个秃顶、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,初见时态度冷淡,直到皮埃尔递上一枚刻有“阿尔及利亚海军调查组”字样的铜牌??那是当年揭露达喀尔屠杀的关键证物之一。

“原来是你。”沃森眼神骤变,亲自引他进入密室,“我们等这份真相,等了整整七年。”

当晚,三人围坐炉火旁,莱昂纳尔首次完整讲述他在法属北非的所见:殖民政府如何以“文明教化”为名,驱逐原住民部落,焚毁村庄,将数千人投入无审判的劳改营;军队如何系统性实施酷刑,甚至训练军犬撕咬儿童以逼供;而巴黎高层对此不仅知情,更定期接收“稳定报告”,将其作为政绩宣传。

“这些资料……”沃森翻阅手稿副本,手指微微发抖,“足够掀起一场外交风暴。”

“那就让它掀。”莱昂纳尔平静地说,“我要你在三天内刊发第一篇,标题就叫《法兰西的暗面:一个逃亡者的证词》。”

“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”沃森抬眼,“英国政府不会轻易支持攻击盟友的文章。如果费里内阁施压,报社可能被查封,记者会被驱逐。”

“那就匿名发表。”莱昂纳尔微笑,“署名为‘一位见证者’。等民众开始追问,你们再逐步放出更多证据??比如那份死亡名单,三百二十七个名字,每个都有编号、拘捕日期和最终去向。”

沃森沉默片刻,忽然起身从书柜深处取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??是马克思《资本论》的英译初版,扉页上有恩格斯亲笔题赠。

“我年轻时也相信文字可以改变世界。”他说,“后来我以为自己错了。但现在……也许我又该信一次。”

文章如期发布。起初只是地方报纸转载,随后《泰晤士报》引用其数据质疑外交部对法政策,伦敦工人协会组织集会声援,牛津大学学生发起联署要求议会调查。一周之内,六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,法国驻英大使馆门前出现抗议人群。

而在巴黎,风暴同样降临。

让诺按照约定,将莱昂纳尔的文章译成法文,通过地下网络秘密印刷。巴蒂斯特与卢克联络北方矿工,在罢工集会上公开朗读段落:“当国家成为暴力的合法化身,每一个沉默的公民,都是共犯。”教会学校的学生偷偷传抄全文,藏在圣经夹层中;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,知识分子们低声议论“那个逃亡者的控诉”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