恋上你中文

恋上你中文>虎贲郎 > 第720章 谏臣温恢(第1页)

第720章 谏臣温恢(第1页)

平阳大营各军解散的七七八八之后,赵基也在庄园里休养了半月时间。

这半月近乎独居的静修生活,让那股疲倦、浮躁之意也散了七七八八。

又是一日,清晨泞?细雨中,赵基从凝神养气的状态中清醒过来。。。。

风雪又起时,晋阳城头的鼓楼刚刚敲过五更。赵承立于城垣之上,披着一件旧得发白的黑氅,胸前铁牌在晨光中泛着冷青色的光泽。他望着远处起伏的山脊,那里还覆着未化的残雪,像一道道凝固的刀锋横亘在北疆大地上。十年了,每年这个时候,风总会带来某种预兆??不是战事,便是变局。

今日也不例外。

一名哨卒快步登城,双手呈上一封密报:“将军,斥候自阴山南麓急递而来,拓跋部残众已聚于白兰谷,约两万骑,另据闻有西域胡商暗中输送铁甲与火油。”

赵承接过竹筒,抽出绢书细读,眉头渐渐锁紧。这已非单纯游牧袭扰。火油、重甲、精准的情报路线……背后必有中原势力撑腰。他抬眼望向洛阳方向,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:“司马家,终究还是不肯死心。”

他转身走下城墙,直赴帅府。李昭虽退居幕后,但每逢大事,仍需共议。老将军如今已年逾七旬,双目昏花,却依旧每日清晨磨剑一炷香时间,说是“手不触刃,则心易软”。见赵承入内,他搁下磨石,沉声问:“来了?”

“来了。”赵承将密报送至案前,“而且比预料更快。”

李昭缓缓展开绢书,手指微微颤抖,不是因为年迈,而是愤怒。“他们以为我们忘了赤山那一夜的血?”他声音低哑,“当年赵将军以三千疲兵破敌五万,靠的是什么?是天时?地利?还是百姓送来的那一碗热汤面?都不是。是我们每个人都肯为身后的家园去死!可如今……”他猛地拍案,“可如今竟有人想用铜钱和谎言,就把这份骨气买走!”

赵承默然点头。他知道,这些年表面平静之下,暗流从未停歇。朝廷明封不动,暗中却不断派遣说客、细作渗透各县,甚至试图重建河东至晋阳的官道税卡,妄图恢复行政管辖。更有甚者,前月竟有一名自称“御史巡边使”的官员闯入屯田区,强令丈量土地,宣称要“归籍中央”。结果被当地农夫围堵三日,最后灰头土脸逃回洛阳。

“人心尚在。”赵承轻声道,“只要百姓还认这块牌子,我们就没输。”

李昭凝视着他,良久才叹:“你比我强。我不敢说这话的时候,你已能做了。可你要记住,真正的考验,从来不在战场上。”

正说话间,门外传来急促脚步。一名年轻文吏几乎是撞开大门冲进来:“大人!不好了!虎贲学堂三十六名学生昨夜集体失踪,今晨有人在参合陂发现他们的脚印,一路通往碑林深处!”

赵承霍然起身。

这些孩子,是他亲手选拔培养的下一代骨干,最小的不过十二岁,最大的也才十五。每人皆出身寒门,却个个志坚如铁。他们每日操练兵法、测绘地形、背诵《守边十策》,甚至冬日里赤足行雪三日以练意志。他们是虎贲的未来。

“为何无人察觉?”李昭怒喝。

“他们……是趁着夜哨换岗时溜走的。”文吏低头,“留了一封信。”

赵承接过信笺,展开一看,字迹稚嫩却刚劲:

>“吾等闻敌将至,而师长未动。愿效先烈,自行试炼。若不能穿越白登山古道,便死于途中,亦不负胸前之牌。”

署名赫然是:**虎贲少年营**。

赵承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。他知道这群孩子的执拗从何而来??每一年清明祭典,当万名将士齐诵赵基遗训时,那些少年总是站得最直,喊得最响。他们把“执锐披坚”四个字刻在木牌上挂在床头,做梦都在喊杀声中惊醒。

“他们是想去走那条路。”赵承低声说,“想看看当年赵将军是怎么活着回来的。”

李昭沉默片刻,忽然笑了:“好啊……真是好啊。虎贲的血,还没冷。”

赵承当即下令集结百人轻骑,亲自带队追击。临行前,他取下胸前铁牌,交给副将:“若我三日内不归,即按‘雪行九策’布防雁门、马邑、楼烦三线,同时放出风声,说我病重不起,诱敌深入。”

马蹄踏破晨霜,一行人疾驰而出。

风雪渐起,越往北行,积雪越厚。参合陂早已不再是荒原,四周立起了警示碑,严禁闲人进入。可当赵承赶到碑林时,只见数十个小小的身影正跪在“赵基”碑前,浑身覆雪,嘴唇发紫,却无一人退缩。

“起来!”赵承厉声喝道。

孩子们缓缓抬头,脸上冻疮斑驳,眼神却亮如星辰。为首一个瘦弱少年颤声道:“将军……我们想明白一件事。您常说,真正的将军能让百姓安心睡觉。可如果我们连一条山路都不敢走,将来怎么替他们挡刀箭?”

赵承看着他,忽然觉得胸口一阵酸痛。

这语气,这神情,像极了十年前那个站在帅帐外请求出征的自己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