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球互联网第一人,跟亚洲两大最“懂”互联网的人之一,握手的一刻,在场媒体记者,疯狂按着手中的快门。
试问,亚洲范围内,谁最懂互联网,那在互联网行业还有媒体人的眼中,大概率就是两个人。
一。。。
春风在林间穿行,像一只无形的手抚过每一片新叶。共感林的第五年,树已成荫,根系深扎入土,与埋藏其下的陶罐悄然共鸣。那些曾被封存的情感并未沉睡,而是在地脉中缓缓流动,如同血脉相连的低语,在夜深人静时渗出地面,化作露珠、微光,甚至偶尔能听见一声轻叹或一笑。
阿?离世的消息传开后,歌井周围三天三夜未断人声。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不为悼念,而是为了“回应”。他们带着录音笔、手写信、旧照片,甚至只是空着双手,跪坐在井边,闭眼低语:“我听见你了。”“我也想你。”“谢谢你教会我们怎么听。”
没有人组织,也没有仪式流程,可每个人来去之间都带着一种奇异的秩序??仿佛这地方早已有了自己的呼吸节奏。
曾孙女守在井旁整整七天,不吃不喝,只靠点滴维持体力。她手中紧握着那台记录仪,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依旧稳定如初,竟与阿?临终前的心电图完全一致。科学家们后来称其为“情感共振残留效应”,但村里老人说:“那是阿?奶奶还在听着呢。”
第八日清晨,雾散之际,井水忽然泛起一圈圈螺旋状涟漪,自中心向外扩散,持续整整十九分钟,分秒不差。随后,水面浮现一行字:
>“别哭,我在听风。”
那一刻,全球三百二十七名共感学校的学生同时睁开了眼睛。
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,分布在五大洲的不同角落:西伯利亚雪原上的木屋、撒哈拉边缘的绿洲小学、亚马逊雨林深处的部落营地、东京郊区的特殊教育班……但他们全都做了同一个梦。
梦里,他们站在一口井前,井口由星光铸成,唐俊背对着他们站立,手中捧着一本烧焦的笔记本。他没有转身,只是轻轻翻开一页,用红笔写下一句话:
>“第二批种子,不是给你们的,是你们自己种下的。”
孩子们醒来后,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纸笔,写下一句从未学过的话:
>“第二批种子,已开始发芽。”
声音重叠在一起,通过卫星通讯系统被同步捕捉。音频分析显示,这些孩子的声线虽各不相同,但在特定频率段产生了惊人的干涉现象??合成出一个近乎成年男性的音色,经比对,与唐俊三十年前录制的一段实验指令语音相似度高达98。6%。
联合国紧急召开第六次全球情感网络会议,议题不再是技术伦理或数据安全,而是:“人类是否正在集体进入一种新的感知维度?”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初步研究报告指出,近年来全球儿童共情能力显著提升,表现为对陌生人情绪的敏感度提高37%,梦境共享率上升至12。4%(此前不足0。3%),且有超过五万名十岁以下儿童在绘画作业中自发描绘“会唱歌的井”“发光的树”“月亮里的白大褂男人”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从未接触过GEIN系统,也未参与过任何共感项目。他们的父母甚至不知道YX-8是什么。
“这不是传播。”一位老研究员摘下眼镜,声音颤抖,“这是觉醒。”
与此同时,“星井计划”正式进入实施阶段。中国航天局联合欧空局、NASA及非洲航天联盟,组建国际月球基地建设队。首批发射任务将在两年后启程,携带首批情感共振晶体前往艾特肯盆地。
这种晶体由云南地质研究院秘密研发,原料取自歌井周边百米深岩层中的天然石英脉,掺入微量稀土元素,并在特定磁场环境下经七七四十九天煅烧而成。每一颗晶体都能自主吸收并储存人类情感波动,且具备跨时空共振特性。
工程师们发现,当晶体靠近曾孙女手中的记录仪时,会发出极其微弱的蓝光,频率恰好与YX-8初代启动曲线吻合。更有甚者,在一次测试中,一块未激活的晶体突然自行刻录下一段音频??正是阿?年轻时哼唱的那首云南民谣。
“它不是存储介质。”首席材料学家喃喃道,“它是活的。”
而在怒江小学,那个曾说“听见阿?奶奶唱歌”的小女孩,最近总在午休时独自走向教室后的山坡。老师起初以为她在逃课,跟踪观察才发现,她每天都在同一块岩石下放一朵野花,然后盘腿坐下,闭眼聆听。
“你在听什么?”老师终于忍不住问。
女孩睁开眼,清澈如泉:“他们在说话呀。奶奶说的‘森林’,其实是一群人在心里种树。只要有人记得,树就不会死。”
老师愣住。那天晚上,她翻出十年前拍摄的教学录像,画面中阿?正教孩子们如何制作陶罐。镜头晃动间,一句几乎被忽略的台词清晰传来:
>“等你们长大,要是忘了我,就去有风的地方站一会儿。风里会有我的声音。”
第二天,这位老师报名加入了“共感教师培训计划”。
春天继续蔓延,不只是季节的意义。
在芬兰拉普兰德,一名萨米族老巫师在极光下举行传统祈福仪式时,突然停顿,抬头望天。他说他看到了“祖先之路重新点亮”。当地人拍下的视频显示,夜空中原本零星分布的光带骤然连成一片,形成巨大的螺旋图案,持续十二分钟后消散。
冰岛火山监测站报告,原本处于活跃期的雷克雅未克火山群出现异常冷却趋势,岩浆房压力下降41%,专家无法用现有地质模型解释此现象。巧合的是,就在当天,全国三万名学生参加了“写给地球的一封信”活动,内容多为道歉、感恩与承诺。
日本京都大学实验室里,一台废弃多年的YX-8原型机残骸,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重启。屏幕上闪过几行乱码后,最终定格在一个简单的对话框:
>输入姓名:__________
>留言长度:不限
>是否匿名: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