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虽然他没有这次的战功,单凭早前在归化城据守多尔衮,依然是元帅府在漠南草原上最大的功臣。
毕竟含金量不一样。
岭东战役,指挥官是刘承宗,跟着刘承宗只要听指挥,宗人营的傻子都能立功。
而杨麒在归化城抗拒多尔衮就不一样了,那叫独当一面。
更何况,杨麒现在属于天下传奇,是大明、歹青、元帅府三家依次册封的王爷。
身份地位和传奇程度,就连古元真龙太上皇?元帅府河南总兵官?大明高邮卫指挥使?张一川阁下,都略逊一筹。
不过为了这一成就,杨麒遭的罪可比张一川大多了,单是三日急趋一千五百里,就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事。
杨麒那一路上跑瘫好几匹马,此次从元帅府领了顺义王的册封,再回漠南统帅三镇,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驿路,而且还派人向漠北三汗发出邀请,将漠南漠北的驿路连通。
但这事并未完全干成。
衮布汗是压根就没见他的使者,只说是病了。
这也很容易理解。
蒙古贵族大多数讨厌刘承宗,不全是刘承宗的问题。
本来在这个时代,草原那颜们对可汗的好感与服从,就是随势力成正比,而随身份成反比的。
势力越大,越需要可汗来增加自己的权威,消除诸部对自己的威胁;而身份越高,则越会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可汗。
所以刘承宗称汗,最支持他的是绰罗斯的巴图尔台吉。
这姓刘的再不正统,再邪性,难道还能邪得过他这绰罗斯?
他们可是正经的林中野人出身,就连成吉思汗赐名的卫拉特,都是‘亲近”的意思。
朋友再亲近,也不可能请进家里做主人。
而对非常有主人翁意识的衮布汗来说,接受册封,不搞对抗,听调不听宣,关起门来做自己,就已经是他对刘承宗这个非法大汗,最大的让步了。
现在可好,别说刘承宗了,刘承宗底下一个大狗腿子,都敢派人到漠北来指手画脚,教他该干什么。
这是衮布汗万万不能接受的。
素巴第汗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岭东一战出兵七千死伤过半,虽然带回大量战利物资与赏赐,仍然要平息贵族那颜们的怨言,忙着召开大会、举办丧礼进行善后。
他也根本顾不上修建驿路。
草原上压根就没路,漠南漠北之间横贯沙漠戈壁、山脉河滩,要他修出一条方便奔驰的路来,谈何容易?
只是在各部的冬季营地立了几个据点,便于书信传送。
对这事最有热情的,反而是一直对刘承宗敬而远之的车臣汗,硕垒。
其实车臣部观战的巴布台吉一回去,跟硕垒汗讲述岭东一战见闻,刘承宗诸般部署之后,硕垒觉得刘承宗这傻子汗挺好玩的。
真就武力统帅拉满,政治智力啥的,脑子是一点儿没有。
一场由刘承宗主导的战争,元帅,后金两国,加上漠北、科尔沁四方,干没了十几万人。
结果收益最大、损失最小的,反倒是没有参战的大明。
大明分明是刘承宗在天下最大的敌人,他在兴安岭筑了一座松漠府城,主动帮敌人把侧翼最大的破绽封上。
这举动,就差把‘我是傻瓜’贴脸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