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不是我们太过激了?”
“或许安稳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共心林的光芒再次黯淡,第九朵莲花几乎闭合。
但金蟾第一时间发出警告。它跃上屋顶,连续九声长鸣,震碎所有播放该视频的屏幕。随后,它口吐一道金线,直射云端,幻化出真正的明觉影像??手持骨钥,立于碑林之中,目光如炬。
“记住,”他的声音响彻天地,“当我劝你沉默时,我就已不是我。”
伏虎随即公布证据:那段伪造视频中,“明觉”的呼吸节奏与真人不符,且未佩戴常年佩戴的陶片护符。更重要的是,真正的明觉从未说过“放弃”二字。
舆论反转。
人们愤怒于欺骗,反而更加团结。各地自发组织“识谎小组”,教人辨别认知操控的痕迹;学校开设“批判性倾听”课程;社交媒体设立“真源标签”,追踪每一条信息的最初出处。
而在这场精神博弈的最高潮,共心林中央的巨树终于开花。
一朵金色的花缓缓绽放,花瓣由千万句真实话语编织而成,花蕊处悬浮着一面虚镜,映照出未来某一时刻的画面:联合国大会通过《全球思想自由宪章》,各国元首共同签署;一座巨型图书馆在月球表面建成,收藏人类所有被禁书籍;地球上最后一道审查防火墙轰然倒塌……
但这并非预言,而是**可能性的具象化**。
明觉知道,未来仍未确定。只要还有人选择闭眼、捂耳、噤声,黑暗就能卷土重来。
因此,当第九朵莲花终于完全盛开时,他并未露出笑容,只是轻抚金蟾,低语:“下一步,我们要让每个普通人明白??你不必成为英雄,只需在某一刻,对某一个人,说一句真话。”
次日,浪浪山迎来一群特殊访客。
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、记者、医生、程序员、清洁工、快递员……平凡得不能再平凡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:曾在关键时刻说出过一句不该说的话。
一位小学老师带来她珍藏的作业本,上面写着学生作文《我觉得爸爸打妈妈不对》,被校长责令撕毁,她偷偷保留了复印件。
一名护士递上录音笔,记录了疫情初期她向上级汇报真实数据却被斥为“制造恐慌”的对话。
一个程序员展示了他秘密开发的去中心化通讯软件,能让信息在断网状态下依然传播。
明觉收下每一件物品,亲手放入新开掘的地窖中。那里将成为“平民证言馆”,不供展览,仅供传承。
临别时,他对众人说:“你们做的不是大事,是小事。但正是这些小事,构成了光的最小单位。”
多年以后,当新一代孩童在历史课上学到这段岁月,教材不再称其为“革命”或“运动”,而是一个温柔的名字:**轻声之战**。
因为胜利并非来自呐喊,而是来自那些在寂静中依然选择开口的瞬间。
风依旧吹拂浪浪山。
莲池边,新一批孩子蹲在地上,用炭笔写字。其中一个女孩写完最后一笔,抬头问:“爷爷说,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提问,光明就不会退场。那如果我们都不问了呢?”
旁边男孩想了想,指着天上那颗最亮的星说:“你看,觉明星还在。”
“可万一它也熄了呢?”
男孩笑了,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纸,正是当年飞走的那页残卷。他在背面写道:
**那就让我们变成星星。**
话音落下,远处共心林的巨树轻轻摇曳,一片叶子飘落人间,正好覆盖在纸上。叶脉纹理分明,竟组成一行小字:
**你们本来就是。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