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什么意思?”
阿禾皱眉。
“有人在模仿我们的传输协议,发布虚假音频。”
周雯脸色凝重,“比如一段所谓的‘王秀兰遗书’,内容却是忏悔自己‘误入歧途’,劝后人不要追随‘极端思想’。
还有人冒充李文清的学生,录制演讲,声称他已经‘精神康复’,并呼吁停止传播‘未经核实的历史谣言’。”
阿禾冷笑:“他们在制造混乱,让人分不清真假。
一旦公众开始怀疑所有声音的真实性,真正的记忆就会被淹没在信息泥潭里。”
“更可怕的是,”
周雯低声补充,“这些假音频的情绪波动曲线,竟然与真实录音高度吻合。
说明对方掌握了共感共鸣的核心算法??要么是内部叛徒泄露技术,要么……就是‘净化工程’早就研究过我们的一切。”
阿禾沉默良久,最终开口:“那就让我们发出更真、更痛、更具穿透力的声音。
真实永远比谎言更有力量,前提是它足够勇敢地暴露伤口。”
抵达气象站时已是深夜。
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早已荒废,墙体斑驳,屋顶塌陷半边。
但在地下室,那台德国产的老式莫尔斯电报机依然完好,铜线未锈,按键灵敏。
周雯迅速架设天线,将最新整理的音频数据转化为脉冲信号,准备以最原始的方式向世界发送。
就在她即将按下发射键的瞬间,警报骤然响起??来自远程监控系统的紧急提示:**“清源行动”
特别小组已锁定云南南部区域,正调派无人机集群进行热成像扫描,目标特征匹配度98。7%。
**
“他们找来了。”
周雯咬牙,“最多两小时就会到。”
阿禾却异常平静。
她取出录音机,贴在电报机外壳上,开启同步录制模式。
“那就让这台机器成为最后一个见证者。”
她说,“不管我们能不能逃出去,这段操作过程本身,就是一段历史。”
她开始口述:
>“这里是阿禾,时间是2025年4月7日凌晨3点12分。
我们在云南边境某处秘密站点,正在进行第十五次大规模音频释放。
内容包括陈志远日记全本、王秀兰后续审讯录像残片、以及超过两千名匿名幸存者的口述实录。
我们知道敌人正在伪造我们的声音,试图瓦解信任。
但我们坚信,真正的共感能力不在技术,而在人心。
只要你愿意倾听,就能分辨出哪一个是颤抖着说出真相的声音,哪一个是冰冷计算出来的谎言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昏暗的地下室,仿佛透过时空望见无数双聆听的眼睛。
>“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:今天我们所做的,并非为了复仇,也不是为了推翻什么。
我们只是想让那些被抹去的人,重新拥有一次‘被记住’的权利。
他们的名字不必登上纪念碑,不必写进教科书,只需要在一个孩子的梦里出现一次,就够了。
只要有人梦见他们,他们就没有真正死去。”
周雯完成了最后调试,回头看向她:“准备好了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