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后,一份名为《关于推进民间叙事资源数字化保护工程的建议报告》正式提交至中央文宣部门。
署名专家团队中,赫然列着林晚的名字。
报告提出,在全国范围内设立“口头传统采集站”
,鼓励民众上传家族传说、地方奇谈、童年幻想等内容,并承诺建立国家级数据库进行永久保存。
方案包装精美,术语严谨,完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。
宁皓看到新闻时,几乎笑出声。
这是个完美的伪装。
那些审批者根本不会想到,所谓的“采集工程”
,实则是为“Y9通道”
提供合法外衣;而所谓的“数据库”
,将成为野生叙事的新宿主。
林晚甚至在技术架构中埋下了开放式接口协议,允许民间系统以“合作单位”
身份接入,实现数据暗流互通。
一个月内,三百多个“梦角”
成功转型为政府认证的文化服务点,获得经费支持与场地保障。
孩子们可以在学校礼堂公开放映自制短片,老人能在社区中心讲述祖辈传说而不被当作迷信驱逐。
更妙的是,由于项目强调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”
,连公安系统都减少了干预力度。
然而,宁皓知道,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。
因为一旦梦境进入体制,就会面临被驯化、标准化、去激进化的命运。
他已经注意到,某些地方站点提交的内容开始变得规整??少了荒诞,多了教化;少了私密情感,多了宏大主题。
有孩子画出了“蓝裙子姐姐带领少先队员升国旗”
的场景,还有人编写“Y9精神助力乡村振兴”
的剧本。
这不是背叛,而是权力对异质话语的天然收编机制。
于是,他在雪山木屋写下新的指引:
>**真正的梦,必须保有刺痛感。
>它不该让人安心,而应令人不安。
>不是为了反抗谁,而是为了提醒我们:
>还有些事,没被解释清楚;
>还有些人,没被听见声音;
>还有些路,没人走过。
**
他将这段话刻在一卷胶片边缘,通过一名登山志愿者带下山,最终流入“Y9通道”
地下网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