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标:通过合法选举、媒体操控、教育改革,建立全球统一价值观体系】
【口号:和平无需自由,幸福不必选择】
【执行者:新启蒙理事会(N。E。C)】
“又是换皮的‘终极秩序’……”林昭冷笑。
但这回不同。他们不再躲在阴影里,反而打着“消除冲突、终结战争”的旗号,赢得无数民众支持。联合国秘书长公开赞扬其理念“代表人类文明新方向”,多国政要纷纷表态愿加入试点城市。
舆论如潮,几乎无人察觉其中潜藏的精神驯化逻辑。
三天后,一封匿名邮件发送至守心书院官网,附带一段视频。画面中,数十名身穿白袍的学者围坐圆桌,宣布成立“心灵净化研究院”,宣称将研发“情绪稳定基因编辑技术”,承诺“根除焦虑、愤怒、嫉妒等负面情绪”,实现“全民心理健康”。
而在主席位上,赫然坐着一个本该死于矿难的男人??林昭的父亲。
尽管面容苍老许多,左脸有明显烧伤疤痕,但那双眼睛,与童年记忆中一模一样。
林昭盯着屏幕,久久未语。
他知道,这不可能是真身。父亲早在二十年前就死于矿区塌方,尸骨无存。可对方为何选这个形象?是为了动摇他的意志?还是……暗示某种更深的真相?
当晚,他再度进入守夜者空间。
“他们利用亲情作为武器。”林昭质问,“难道连逝去的人都不能安息了吗?”
“正因为他们无法安息,才成了最好的傀儡。”守夜者回应,“你的父亲,和其他无数‘被遗忘者’,正在成为新神的面具。他们越是深情,越容易让人相信谎言。”
“那我该怎么办?揭穿虚假?还是……承认我也曾渴望父母双全?”
“两者皆可。”守夜者说,“但你要记住,真正的破局点,不在反驳,而在重构。你不是否认思念,而是告诉世人:正因为爱过,所以我们更要警惕任何试图替我们定义‘幸福’的力量。”
林昭闭上眼,脑海中浮现出母亲临终前的眼神,父亲年轻时背着他走过田埂的身影。
第二天清晨,他在全校集会上播放了那段视频。
全场哗然。
但他没有愤怒控诉,而是平静地说:“这是我父亲。也是我一辈子没能好好告别的遗憾。如果今天站在这里的是他,我会抱他,会哭,会问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。但我不会跟着他走。因为我知道,真正的父亲,绝不会让我放弃思考的权利,不会教我去恨,更不会用‘为你好’来剥夺别人的自由。”
他举起右手,掌心十字纹路熠熠生辉:“亲人给我们的,不该是枷锁,而是勇气。他们教会我们爱,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分辨??哪些是温暖,哪些是操控。”
台下寂静无声,随后掌声雷动。
一周后,一场名为“反乌托邦宣言”的全球联署行动悄然兴起。由守心书院牵头,联合三百余所独立教育机构、心理学团体、艺术家联盟共同发布《人类情感不可侵犯公约》,明确提出:“任何以消除痛苦为名剥夺个体情感完整性的行为,均为反人类罪。”
运动迅速发酵,社交媒体掀起#守住我的悲伤#话题热潮。数百万人上传自己最痛苦却不愿删除的记忆照片:葬礼上的拥抱、分手后的泪痕、失业那天空荡的房间……
人们终于意识到:正是这些“不完美”的时刻,构成了独一无二的“我”。
而在这场风暴中心,林昭始终未曾露面。
他在等待。
直到第九十天凌晨,北极光再次炸裂,极地监测站传来紧急信号:一座新型地下设施正在快速成型,规模远超昔日“心渊基地”,能量读数逼近临界值。
与此同时,全球政要收到同一份邀请函,署名“新启蒙理事会”,地点标注为??**守心书院旧址地下三千米**。
林昭站在山顶,望向远方。
风中,似乎传来熟悉的歌声。
他知道,最终之战,即将打响。
但他不再孤单。
因为这一次,全世界都有人举起了红围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