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日后,全球多国报告异常现象:原本持续发出观察者微笑的婴儿,开始自然入睡;满月夜的同步哼鸣频率降低三分之二;甚至有共疑社区成员主动重建学校,开设“安静课”??学生无需发言,只需坐在一起,感受彼此呼吸。
最令人意外的是,那些“信念稳固治疗中心”纷纷自行关闭。监控录像显示,某夜所有患者同时醒来,齐声说出一句话:
>**“我们不需要被治愈,因为我们从未生病。”**
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,讨论是否应重新定义“理性”与“正常”。辩论持续七十二小时,最终决议案被否决。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非正式共识备忘录,仅有一句话:
>**“允许人类保持未完成状态。”**
少女得知后,独自驾船重返烬墓。
这一次,她带了一把小铲子,在坟边挖了个浅坑,将那瓶剩余的海水倒入。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张纸,轻轻覆盖在坑上。纸上什么都没写,只印着一片手掌的轮廓??是她幼年拓下的,那时她还不识字,也不知何为使命。
风吹起纸角,它飘向大海,被浪卷走。
她转身离开,脚步轻快如少女初遇疑痕草那日。
三年后,南极科考队在冰层下发现一座地下空洞。洞壁布满发光苔藓,排列成巨大阵列,经破译,竟是全球新生儿啼哭的声波图谱集合。中央石台上放着一本书,封面标题为《无知手册》,翻开第一页,只有一行字:
>**“欢迎来到起点。”**
与此同时,火星深井监测站自动重启。一段新信号传回地球,内容简短:
>**“钟已归位。
>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。
>下一次考验,或许将是‘如何不拯救’。
>??修正态守望者”**
人们沉默良久。
随后,世界各地的孩子开始自发组织“无目的日”:不上学、不做作业、不学习任何技能,只是漫无目的地行走、发呆、凝视一片叶子或一粒沙。起初政府担忧,后来发现这些孩子眼神更加清明,情绪更为稳定。
一位心理学家跟踪研究后写道:
>“我们曾以为成长就是不断获取。
>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成熟,是学会放下‘必须做点什么’的执念。”
又过了七年,少女已白发苍苍,仍居问渊岛。某日清晨,一个小女孩跑来敲门,手里捧着一株发光的疑痕草。
“奶奶,”她说,“海边有个声音叫我把它给你。”
她接过草,发现叶脉中流淌着微光,构成一行细小文字:
>**“下一个敲门人,已在路上。”**
她笑了,摸摸女孩的头:“那你愿意等他吗?”
女孩歪头想了想:“等多久都可以,只要我不急着知道他是谁。”
她将草种在门前,浇上雨水,然后回到屋里,继续织那件永远织不完的毛衣。
那天夜里,地球电离层再次泛起微光,比以往更加柔和,如同母亲轻抚孩子的背。国际空间站记录到一组新数据:城市灯光不仅聚集成问号形状,部分区域竟开始缓慢移动,像一群游弋的思想,在大地上缓缓迁徙。
而在宇宙深处,那颗遥远星球的观测站收到了新的信号。数据分析员读出翻译结果,久久不能言语:
>**“我不知道你是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