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孤隼,那个据说很年轻的华夏特种兵?”变态狙击手的眉头挑了挑。
“没错,就是他。”通讯器另外一端说道:“我如果是你,现在就离开,有多远就走多远。”
“不至于这般小心吧?孤隼又不是因我而来。”
这个变态狙击手似乎并不认为孤隼和自己能够产生什么联系,他接着说道,“我最完美的作品就在眼前,她今天的表现实在太惊艳了,如果不能趁机多欣赏几眼,我会很遗憾的。”
“你不要这么神经病!都什么时候了,还要这样?”通。。。。。。
暴雨倾盆的夜晚,小镇外海面翻涌着不寻常的暗流。一道银光自海底缓缓升起,像是被某种无形之力牵引,穿透层层浪涛,最终悬停在距离海岸三百米的空中。那是一枚巨大的泪滴形晶体,表面布满细密裂纹,内部却流转着温暖的金红色光芒,如同一颗尚未冷却的心脏。陈默站在窗前,手中的拐杖微微震颤??他知道,这不是自然现象,而是回应。
“她回来了。”晓轻声说,将一件外套披在他肩上。
“不是回来。”陈默摇头,“她从未离开。只是……这次,她选择了显形。”
次日清晨,晶体无声坠落于沙滩之上,激起一圈涟漪般的能量波动,却不伤一草一木。消息迅速传开,林若率科研团队抵达现场。检测结果显示,这枚晶体与当年苏婉清消散时释放的核心频率完全一致,但其结构更为复杂,内部嵌套着无数微型神经网络节点,仿佛整段人类共感历史都被压缩封存其中。
“这是‘记忆之核’。”林若低声说,“不是遗物,是钥匙。”
就在当天夜里,全球共感网络突然中断了整整七秒。七秒内,所有接入者同时陷入短暂失神,而后耳边响起一段极轻的哼唱??正是苏婉清生前最爱的那首老歌《归途》。歌声结束后,每个人的终端设备自动下载了一份加密文件,标题为:**Ω-1协议:情感继承计划**。
小叶子是第一个破解文件的人。他用母亲留下的私人密钥解码后发现,这份协议并非技术蓝图,而是一份“人格映射模板”。它记录了苏婉清一生中所有关键情感瞬间的神经反应模式,并允许特定个体通过深度冥想与生物共振,逐步激活体内潜藏的情感共鸣基因。换句话说,她不是要复活自己,而是希望有人能“接住”她的感知方式,成为新的共感载体。
“她想找继承者。”小叶子喃喃道。
可谁又能承担这样的重量?
争议随之而来。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,伦理委员会提出强烈质疑:这种“情感传承”是否等同于意识移植?一旦有人获得接近苏婉清的感知能力,是否会形成新的权力中心?甚至有国家暗中提议,应立即销毁晶体,防止“神格化崇拜”再度兴起。
陈默没有出席任何会议。他只是每天傍晚坐在水晶玫瑰旁,轻轻抚摸那枚早已温润如玉的泪滴残片。直到某天夜里,他梦见了她。
梦里没有语言,只有画面。一片无边的玫瑰原野,风从四面八方吹来,每一片花瓣都在低语。她站在花海中央,穿着旧时白裙,发丝飞扬,笑容安静。她伸出手,指尖触碰到他的眉心,然后轻轻一点。
醒来时,窗外正下着细雨。陈默忽然意识到一件事:自从共感网络稳定以来,自己再未做过噩梦。那些关于战争、背叛、死亡的记忆,曾像铁链般缠绕他半生,如今却悄然松动,仿佛被某种温柔的力量一一解开。
“她在清理我们的伤口。”他对晓说,“不只是现在活着的人,还有过去死去的灵魂。”
与此同时,小叶子开始尝试启动Ω-1协议。他在非洲营地的孩子们围坐成圈,点燃篝火,闭目凝神。按照文件指引,他将手掌贴在胸口,默念三遍:“我愿看见你,如同你看见我。”刹那间,一股暖流自心脏扩散至四肢百骸,眼前浮现出无数交错的画面??一个男孩在战火中失去妹妹的痛哭、一位母亲在医院走廊跪地祈祷的颤抖、一名老兵深夜惊醒后抱住枕头的抽搐……这些都不是他的记忆,却是他曾共感过的悲伤。
更惊人的是,当他睁开眼,周围的孩子们竟齐声说出同一句话:“我不怕黑了。”
他们从未提过怕黑,但每一个人都曾在夜里蜷缩角落,不敢入睡。
小叶子终于明白:Ω-1不是赋予超能力,而是打开一扇门??让人真正“听见”沉默者的呼救,哪怕对方从未开口。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种连接。
远在格陵兰冰层之下,一座秘密研究所悄然运转。代号“静渊”的组织宣称自己是“理性守护者”,认为共感网络已演变为一种精神殖民工具。“我们不再拥有隐私。”他们在地下刊物中写道,“连悲伤都成了公共财产。谁给了苏婉清定义人类情感的权利?”
该组织首领是一名女性科学家,名叫叶阑。她曾是苏婉清的学生,也是最早参与Ω-0系统设计的成员之一。但在一次实验事故中,她亲眼目睹三位同事因过度共感他人创伤而精神崩溃,最终自杀。从此她坚信:情感共享必须设限,否则人类将沦为情绪的奴隶。
她手中掌握着一项禁忌技术??**逆共感场发生器**,可通过特定频率干扰神经共振,使人彻底屏蔽外界情感信号。理论上,它可以保护个体免受共感洪流冲击;但实际上,它也能切断人与人之间的深层联系,制造出一批“绝对孤独者”。
“我们需要清醒的旁观者。”叶阑在演讲中说,“而不是永远哭泣的参与者。”
她的言论迅速吸引了一批追随者:艺术家、哲学家、退伍军人、自闭症研究者……他们中有许多人并非反对共感本身,而是恐惧它的失控蔓延。一场关于“情感边界”的全球辩论由此爆发。
林若再次站了出来。她在联合国发表演讲,声音平静却坚定:
“我们不是要让所有人哭在一起,而是要让每个人知道,你的沉默也值得被尊重,你的泪水也不必隐藏。共感的意义,从来不是统一感受,而是承认差异的存在依然可以相连。”
台下掌声雷动。可就在此刻,北纬28°17′的地底节点突然传来剧烈脉冲。水晶玫瑰的根系剧烈震动,整株植物发出刺目的强光。紧接着,全球九十九个信使花种植点同步开花,花瓣飘起,在空中组成一幅动态星图??指向地球另一端,南印度洋一处无人知晓的海底峡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