恋上你中文

恋上你中文>社畜逆袭: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> 第1012章 我避他锋芒(第2页)

第1012章 我避他锋芒(第2页)

接下来的九十分钟,他带领一支五人技术团队,用动画、案例和实时模拟,拆解了TT推荐引擎的五大原则:兴趣初探、反馈学习、多样性保护、风险过滤、创作者激励。

他们展示了一个虚拟用户“Emily”的成长轨迹??从最初偶然点开烘焙视频,到系统逐步推荐进阶食谱、厨房改造、食品创业故事,再到自动屏蔽过度营销内容,并将她引向本地美食市集活动。

“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你沉迷,而是帮你发现未知的兴趣。”主算法工程师说,“如果你连续三次跳过宠物视频,我们就不再推了。如果你反复看完育儿内容,哪怕没点赞,我们也认为你在关注这个话题。”

现场有人举手:“那政治内容呢?你们怎么避免极端主义扩散?”

“我们有三层过滤机制。”安全负责人接话,“第一,AI识别暴力、仇恨言论关键词;第二,人工审核团队24小时轮班,覆盖140种语言;第三,用户举报响应时间平均7分钟。去年共删除违规视频1。2亿条,其中83%由系统自动拦截。”

为了增强可信度,团队当场接入后台测试环境,随机抽取一名观众手机上的浏览记录(经授权),现场还原其推荐逻辑。结果令人惊讶??一位自称“从不看舞蹈视频”的中年男性,发现自己确实曾在一个雨夜看完三个街舞挑战赛片段,系统据此试探性推荐了两次同类内容,见无互动便停止推送。

台下响起掌声。

《华尔街日报》记者在推特写道:“这是我第一次听科技公司如此坦诚地谈论算法责任。无论立场如何,这种透明度值得尊敬。”

这场发布会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,涟漪迅速扩散。第二天,哈佛商学院宣布将此案例纳入“数字伦理”课程教材;加州议会提出法案草案,要求所有社交平台每年公布一次算法影响评估报告。

而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民间。

#MyTTAlgorithm话题在推特trending榜登顶。数万用户自发上传“我的推荐页为什么这么懂我”的截图:有人发现系统记住了他对冷笑话的偏好;有人惊讶于平台竟察觉到自己孕期情绪波动并减少了负面新闻推送;一位自闭症少年的母亲含泪分享:“TT是我儿子唯一愿意交流的窗口,他的绘画作品在这里找到了第一个粉丝。”

与此同时,教育计划全面铺开。TT与全美三百所社区学院达成合作,开设“短视频创作+职业技能”双修课程。洛杉矶联合学区正式批准将TT纳入高中媒体素养教学工具,学生可通过制作科普短片赚取学分。

“我们不再只是娱乐平台。”产品总监在内部会上感慨,“我们现在是就业通道、教育载体、社会连接器。”

周受资听着汇报,手指轻敲桌面。他知道,敌人不会就此退场。

果然,两周后,《华盛顿邮报》刊发深度调查报道,标题触目惊心:《隐藏的红线:TT中国总部是否干预美区内容审核?》文中援引“匿名内部文件”,称北京方面曾指令屏蔽某些敏感词汇,包括“Taiwanindependence”和“Xinjiangcotton”。

风暴再起。

白宫发言人表态“高度关注”,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紧急召开闭门听证。社交平台上,#BanTikTok的标签再度飙升。

危机时刻,周受资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:**直播总部日常运营**。

他下令开启新加坡全球指挥中心的全天候摄像头,对研发、审核、客服三大核心部门进行7×24小时无剪辑直播。每个房间门口标注中英文双语职责说明,墙上挂着各国合规标准对照表。审核员的工作界面被打上马赛克后实时投屏,显示他们如何依据美国法律处理举报内容。

更关键的是,他亲自录制一段视频,站在北京办公室的走廊里,指着两侧隔开的物理防火墙:“这里是中国区办公室,那边是国际业务大楼。两栋楼之间没有内部网络连接,员工不得跨区走动。所有涉及美区的数据决策,均由弗吉尼亚团队独立完成,签字权在美国籍高管手中。”

他还公布了过去一年美国内容审核日志的抽样审计结果:涉及中国的批评内容共1,2万条,平均播放量高于平台均值18%;而中国政府相关正面宣传的自然流量仅为同类政治话题的61%。

“如果我们真在搞propaganda(宣传战),”他在推特发文,“我们会让自己看起来这么失败吗?”

舆论风向悄然逆转。

CNN主持人在节目中坦言:“我们一直在假设TT在撒谎,但所有证据反而指向它比多数美国企业更守规矩。”

Reddit论坛热帖投票显示,67%网民认为“继续调查合理,但立即封禁不公”。

一个月后,联合调查组发布中期报告:**未发现TT存在系统性数据外泄或外国政府操控证据**。报告同时建议,建立跨境数字平台监管新框架,以取代简单粗暴的“禁令思维”。

那一刻,小米科技园内爆发出欢呼声。雷军第一时间发来消息:“老周,咱们赢了第一步。”

但他知道,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