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拨通卫星电话,联系井冈山中继站:“准备开放国际接入权限,优先保障非洲节点带宽。另外,请通知双湖县小学,让他们整理一套完整的‘动物语感识别’教学包,翻译成英文、斯瓦希里语,尽快发送。”
几天后,第一份跨国协作成果诞生。
肯尼亚师生根据扎西旺姆提供的牦牛叫声数据库,结合本地野生动物习性,开发出“草原警报系统”原型机??利用大象低频吼叫预测迁徙路线,提前预警农田冲突;记录鬣狗群鸣判断水源变化,指导牧民转场。
他们将数据上传至CKL链,命名为“SavannaPulsev0。1”(草原脉搏初版),并在文件描述中写道:
>“感谢中国朋友教会我们:技术不是征服自然的武器,而是倾听大地的语言。”
国内舆论再度沸腾。“萤火-星光”跨境网络用户数突破五万,覆盖亚非拉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。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学校加入“知识共享同盟”,自发上传本地农耕经验、草药配方、气候谚语。
甚至有一位印度老农寄来手绘的“蚂蚁治虫图谱”,详细记录不同蚁种捕食害虫的行为模式,建议用于生态农业监测。赵振国将其编入新一代AI训练集,并标注原始贡献者姓名与村庄坐标。
然而,风暴也在酝酿。
某夜,萤火数据中心突遭大规模DDoS攻击,多个边境节点中断连接。黑客留言赫然显示在主屏上:
>【停止传播虚假技术理想主义。未来属于算法与资本,不属于你们这些修水泵的土匠。】
赵振国没有慌乱。他调出防御日志,发现攻击源分散在全球百余个IP地址,但流量特征高度一致??使用的是AgroNova旗下某子公司开发的商业渗透工具。
“还想装无辜?”他冷笑一声,立即启动反追踪程序,并将全部攻击数据打包提交至国际刑警组织网络犯罪中心。
同时,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:公开发布“萤火盾”防火墙源码,邀请全世界程序员共同维护系统安全。他在GitHub仓库首页写下:
>“他们用金钱雇佣黑客,我们就用人人都能读懂的代码筑墙。
>每一行开源字符,都是对垄断的一记耳光。”
响应如潮水般涌来。48小时内,超过两千名开发者提交补丁,其中包括三位曾任职于硅谷顶尖科技公司的华裔工程师。他们匿名留言:“我们曾在高楼里写出让万人失业的自动化脚本,现在只想写一段能点亮一盏灯的代码。”
反击战持续七昼夜。最终,萤火网络不仅恢复全线通畅,还借由社区协作升级为分布式存储架构,彻底摆脱单一服务器依赖。
胜利那天,赵振国带着阿木爬上后山最高处。那里竖立着一座简易铁塔,挂着一面褪色的红旗,下面埋着一块石碑,刻着历年接入萤火网络的村庄名录。
“你看那边。”他指着远处起伏的山峦,“每一盏亮起来的灯,都是一个人不肯认命的证明。”
阿木仰头看他:“我以后也能立一块碑吗?”
“当然。”赵振国拍拍他肩膀,“等你修好第一千块太阳能板的时候,我们就把你写上去。”
孩子用力点头,眼里闪着光。
下山途中,手机响起。是小丫发来的视频通话。
画面里,她站在一所外国中学的讲台上,身后投影播放着萤火网络的地图动画。台下坐着几十名金发碧眼的学生,正认真记笔记。
“爸,这是我今天科普讲座的主题??《如何用自行车链条改变世界》。”她笑着说,“有个同学问我,你们真的靠土办法造出了空间站模块?”
赵振国望向天空,云层裂开一道缝隙,阳光洒落如金。
“你就告诉他,”他轻声说,“等萤火一号升空那天,我们会用最古老的烽火方式庆祝??点燃稻草堆,让全世界都看见,来自大地的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