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午时分,还有人送来了午饭,两个馒头,一份白菜炖粉条,里面居然还有几片实实在在的猪肉片子。
傍晚时分,问询才告一段落。
李调查员合上厚厚的记录本,脸上看不出喜怒,只是对赵振国说:
“赵振国同志,你的问题还需要继续调查,今天就先到这里。。。=”
当赵振国坐着车回到自家胡同口时,夜幕已然降临。
他下了车,看着吉普车尾灯消失,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一丝隐约的期盼。
小院内。
赵振国离开后不久,旁边一间房门被推开,几。。。。。。
阿木的手很小,却满是裂口与老茧,像是常年握着什么粗糙的东西。他抱着那块碎裂的太阳能板,仿佛那是世上最珍贵的宝物。赵振国轻轻接过,翻看背面,发现焊点歪斜、线路烧焦,明显是被人胡乱拼接又强行使用的结果。
“你从哪儿来?”赵振国问,声音放得极轻。
“南??边。”孩子吐字不清,带着浓重的方言腔,“过了三条河,翻了两座山……村子里没电,奶奶说,太阳板能吸光,修好了,晚上也能看见书。”
赵振国心头一紧。他知道,在西南边境一些偏远村落,仍有家庭靠煤油灯度日。而这些地方的孩子,为了读书,常常在天未亮时就爬起来,借着灶火微光默写课文。
他把阿木带回屋里,王秀兰立刻端来热粥和厚衣裳。孩子起初不肯吃,直到闻到米香才慢慢低头,一口一口吞咽,眼泪无声地滴进碗里。
“别怕,”王秀兰摸着他枯黄的头发,“你现在有饭吃了,也有地方睡了。”
当晚,赵振国召集周野、李卫东和刘工开了个紧急会。他们用显微镜检查那块太阳能板,发现核心晶片并未完全损毁,只是被劣质胶水封死,散热不良导致过载击穿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在电路边缘,刻着一行几乎磨平的小字:**AgroNova?TechHarvest-7B(原型)**。
“这是早期试验品。”刘工戴上手套,小心翼翼刮下一点封装材料,“而且不是正规渠道流出的。这种型号本应在五年前全部回收销毁。”
“有人在倒卖淘汰技术,改装后卖给穷村子。”周野咬牙,“打着‘扶贫科技’的旗号,实际上就是电子垃圾!”
赵振国沉默良久,忽然起身走到院中,打开萤火内网终端,将太阳能板的照片、序列号、损伤分析全部上传至CKL链,并附上一句话:
【这是一块被盗走又丢弃的技术残骸。它的原设计图纸来自云南大理一位高中教师杨文彬,2013年提交于国家青年创新大赛,从未获奖,也未获回应。如今,它以三千元高价卖给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家庭。】
消息发布不到十分钟,全网震动。
杨文彬本人连夜回帖:“我当年画完图,寄给十家机构,九家石沉大海,一家回信说‘理念超前,暂不具备产业化条件’。可五年后,我在县城看到同款产品标价两万八,还配APP远程控制。”
广西韦大山转发道:“我们‘修复者联盟’已收到七起类似投诉。那些所谓‘智慧农业套装’,其实是报废零件重组,电池寿命不到三个月,售后电话永远打不通。”
更有无数网友晒出自家购买的“高科技扶贫设备”:无人机飞一次就坠毁、智能温控大棚控制器比天气预报还不准、牲畜定位项圈信号范围还不如一根竹竿……
赵振国看着屏幕滚动的信息流,忽然意识到??这场战争远未结束。AgroNova或许倒下了,但它的影子还在蔓延。资本不会因一次败露就停下脚步,它们只会换个名字,穿上更隐蔽的外衣,继续收割希望。
第二天清晨,他在文化礼堂召开全村大会。
“我们不能再等别人来救。”他说,“我们要教会每一个像阿木这样的孩子,怎么自己修东西,怎么分辨真假科技,怎么保护自己的权利。”
决议很快形成:
一、启动“破壳计划”,面向全国招募百名乡村少年,免费培训基础电子工程、开源编程与知识产权常识,结业后返乡建立“萤火维修站”;
二、联合中科院工程师团队,推出《民间技术识别手册》,图文并茂教人辨认正品与山寨设备,首批印刷十万册,通过邮政系统直送偏远教学点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