恋上你中文

恋上你中文>我和无数个我 > 第650章 神雕经典剧情(第2页)

第650章 神雕经典剧情(第2页)

自那以后,协生城的所有制度都加入了“容错条款”。法律条文末尾新增一行小字:“本规则亦可被质疑”;课程表上标注:“此知识体系仅为某一视角”;甚至连蓝兔留下的符文也开始偶尔闪烁歧义,比如“自由”有时会短暂显现为“束缚”,以提醒人们:概念本身也需要呼吸的空间。

就在秩序重新稳定之际,一封匿名信出现在苏晚晴门前。

信纸是用烧焦的日记页拼接而成,字迹颤抖却坚定:

>“我知道你们能听见。我在‘静默宣言’那天站在最高塔楼上,但我没敢同步呼吸。因为我怕……一旦加入,我就再也分不清哪个声音是我的。

>我从小就被训练成‘懂事的孩子’,爸妈离婚后,我同时扮演两个家里的开心果。后来我发现,我已经找不到最初的自己了。

>你们说每一个‘我’都该被接纳,可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他们呢?

>我该怎么办?”

苏晚晴读完,久久未语。她将信带到下一届内在议会,议题定为:“当‘我’太多,以致迷失时,如何重建锚点?”

讨论持续了整整七天。

有人提议设立“身份溯源所”,利用记忆回溯技术帮人追溯最早的情感印记;有人反对,认为这会制造新的“正统自我”霸权。一位曾长期伪装人格的前特工提出:“或许问题不在数量,而在节奏??我们是否允许某些‘我’暂时休眠?”

另一位常年压抑“暴力之我”的教师哽咽道:“我害怕释放她,因为我不知道她会不会把我毁掉。”

最终,方案由“沉默之我”提出??她极少发言,但每次开口皆如钟鸣。

她说:“不要急于命名,也不要强迫融合。我们可以建造一座‘倾听迷宫’,让人在里面漫游,不为寻找答案,只为熟悉自己的回音。”

项目迅速落地。迷宫由可变材质构成,墙壁会根据进入者的情绪波动改变形态与质地。走进去的人不会遇见预设场景,只会不断听到经过处理的自身声音:童年的笑声被拉长成风,青春期的尖叫沉淀为鼓点,成年后的压抑低语则化作地下溪流。七日后,多数人都报告感受到了某种“熟悉的陌生感”??像是遇见了一个从未谋面却血脉相连的亲人。

那个写信的人也在其中。出来时,他的眼睛红肿,怀里抱着一块从墙上剥落的石片,上面隐约浮现出一个小女孩的脸。“她说她叫‘不想笑的我’,”他喃喃,“原来我一直以为的空虚,其实是她在替我哭。”

与此同时,蓝兔开始显露出异样。

她不再频繁化为人形,更多时候蜷缩在观星台的铜檐上,毛色逐渐转为半透明。某夜,苏晚晴发现她在用尾巴蘸取星光,在空中书写一串无法解读的符号。追问之下,蓝兔只是轻叹:“有些路,只能你自己走完最后一段。”

三天后,协生城上空突现异象??原本由普通人命名的新星座竟开始缓慢移动,排列成一句横贯天际的讯息:

>“源头即将重启。”

紧接着,所有曾参与“幽灵重建计划”的人都收到了一段记忆闪回:那是他们最早一次意识到“体内还有另一个我”的时刻。对有些人来说,是在照镜子时发现表情不对劲;对另一些人,则是某次大病醒来后,突然听到了脑海中的对话声。

苏晚晴也不例外。

她看见十岁的自己坐在书桌前,正一笔一划抄写作文《我的理想》。老师要求写“科学家”“医生”这类体面职业,但她真正想写的是“我想成为一个能让别人说出真心话的故事”。就在她偷偷修改最后一个字时,窗外掠过一道桃色光影,蓝兔的身影一闪而过。紧接着,作业本上的墨迹自行重组,变成了歪歪扭扭的一行小字:

>“别怕,我会帮你把话说出来。”

记忆戛然而止。

她猛然醒悟:蓝兔并非外来的引导者,而是她第一个被唤醒的“非主流自我”??那个拒绝顺从叙事框架、执意要打破第四面墙的“讲述者之我”。只是随着其他“我”的成长,这个原始化身渐渐退居幕后,直至今日即将完成使命。

当夜,她独自登上火车始发站。车厢依旧温暖明亮,但座椅正在一寸寸风化成光尘。她知道,这是系统升级的征兆:旧载体即将消亡,新形态尚不可知。

她取出笔记本,翻开最后一页,在第六句之后,提笔写下第七句:

>“然后,她终于明白,拯救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。”

忽然,整列火车发出低沉轰鸣。车顶投影浮现终极提示: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