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你可以考编,也可以创业;可以进城,也可以返乡;可以安稳度日,也可以冒险前行。
>唯独不能的是??还没开始,就被告诉‘你不配’。”
这条微博一夜之间转发超百万,评论区涌进来无数真实故事:
>“我在乡镇卫生院干了八年,月薪三千五,每天抄药方。看到江老师的视频,我才敢辞职去学康复治疗,现在在深圳一家机构上班,月入一万二。”
>“我爸是退休科长,一直逼我考税务局。我说不想,他就骂我没出息。直到我在灯塔学完UX设计课程,拿到上海offer,他才第一次对我说:‘儿子,你比我勇敢。’”
>“我是个聋哑人,以前以为这辈子只能扫地。现在我学会了AI标注,还能用手语直播教其他人。谢谢你们没把我落下。”
江辰一条条看完,眼眶发热。
他知道,这场运动早已超越个体命运的改写,它正在重塑一种信念:普通人也有权利定义自己的价值。
八月中旬,首个“技能成果认证中心”在成都挂牌成立。由人社部门授权试点,承认“灯塔计划”结业证书具有同等技能评定效力,持证者可在合作企业优先录用,并享受部分城市落户加分政策。
与此同时,教育部下发通知,将“县域青年职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”纳入新一轮教育改革试验区重点课题,明确鼓励地方探索非学历教育成果转换机制。
胜利似乎正在降临。
但江辰清楚,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。
某天深夜,他接到张建国电话,声音急促:“江老师,有人冒充我们在凉山办培训班,收每人五千块学费,还打着你的名义!”
江辰立刻报警,并连夜启动应急响应机制。经查,是有培训机构伪造官网、盗用课程视频,甚至制作虚假合影进行诈骗。更严重的是,已有十余名学员被骗,其中还包括两位残疾人。
事件曝光后,舆论哗然。有人趁机攻击:“果然搞公益的也会变质!”“早就说这种草根组织不可控!”
江辰没有辩解,而是带着团队奔赴凉山,挨个登门道歉退款,并为受害者免费提供一对一帮扶。
他在发布会上鞠躬致歉:“虽然骗子不是我们,但我们有责任让更多人识别真伪。从今天起,所有‘灯塔’项目实行唯一二维码认证,扫码即可查证资质、师资、费用明细。我们接受全社会监督。”
这一举动反而赢得广泛赞誉。央视新闻专题报道称:“在一个信任稀缺的时代,他们选择了最笨却最有力的方式重建信用。”
秋风吹起时,“灯塔计划”已在二十三个省份建成一百零七个服务中心,累计服务超过五万人次,转型成功率达68。7%。更重要的是,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主动寻求合作,将其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。
江辰却在此时宣布暂停扩张。
“我们要停下来打磨模式。”他在内部信中写道,“不是为了走得更快,而是为了走得更远。每一个中心都必须成为火种,而不是招牌。”
他亲自带队回访首批试点,逐一评估运行质量。在凤凰县,他看到曾经自卑怯懦的女孩如今已成为当地青少年编程课讲师;在陇西,失业矿工组成的IT外包小组,正承接东部城市的软件测试订单。
而在大凉山深处的那个小学,孩子们用积木搭建的“梦想机器人”竟真的实现了基础避障功能。校长激动地说:“城里专家来看了都说不可思议,可孩子们说,是江老师告诉他们??先动手,再完美。”
冬至那天,江辰独自回到最初创办“灯塔”的旧仓库。墙上还留着最初的标语:“这里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无限可能。”字迹斑驳,却被玻璃框完好保护。
他站了很久,掏出手机,翻到王振国老人的最后一段语音留言。
“小江啊……你说得对。人这一辈子,不怕穷,不怕苦,就怕不敢想。我现在闭眼前,就想听一句:还有人在替我们喊那一嗓子吗?”
江辰轻声回应:“有的,老师。一直在。”
雪花悄然飘落,覆盖了城市的喧嚣。他知道,这条路不会平坦,会有阻挠、误解、背叛,甚至危险。
但他更知道,当千万个曾被否定的灵魂开始说出“我想试试”的那一刻,这场静默的革命,就已经赢了。